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建设

来源:华西药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传统药学与生物学、材料学、数学及化学等多学科进一步融合,发展出广阔的药学外延领域,药学本科教学也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当前世界范围内对新药研发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传统药学与生物学、材料学、数学及化学等多学科进一步融合,发展出广阔的药学外延领域,药学本科教学也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当前世界范围内对新药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及药学学科的高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日益提高。为适应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需要,药学已从单学科教学拓展为多学科的联动教学,教学层次从动物水平到器官水平,甚至分子水平,药学的教学发展正向多角度、多层级的方向进步[1]。为适应新形势下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高校需对药学专业本科教育知识体系进行筛选、重组和优化,进一步加强教育创新,优化课程设置。

化学生物学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分子或亚分子水平去探索生物医学问题的新兴研究领域,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贯穿于药物设计、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乃至新药创制的全过程。现代新药研究模式已转变为“通过功能基因组研究从细胞层次和分子层次阐明疾病发生机制与防治机理,发现并确证药物作用靶标,有的放矢地寻找药物”[2]。化学生物学在靶标的发现与验证、靶标生物功能与过程的调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等关键研究节点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和科学行业发展潮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药学与化学生物学知识相融合,在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生物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熟悉与药物研发密切相关的化学生物学实验手段,使其能够紧跟药学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这对于深化药学本科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具有重要意义[3]。

1 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特点

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是顺应行业、学科发展而开设的新兴课程,其具有多学科交叉以及知识整合度高等特征[4]。以华东理工大学药学专业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将化学生物学与药物研究紧密结合,在内容组织上涵盖药物作用靶标的化学生物学性质、药物发现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药物作用的化学生物学进展四大模块。教师重点讲授的内容有如何使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如何通过化学小分子探索干预和调整疾病发生发展的途径和机理等。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创新性,可为学生扩大知识面、提供了解学术前沿和掌握新药研发新动向的机会[5]。该课程理论知识是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要求学生具有相当深度和广度的化学、生物学及医学基础知识,现阶段课程的总体特征如图1所示。从该课程的特点来看不难发现,这门新兴课程知识覆盖面广且更新快,没有现成教材和教学模式可参考,无论是教师对课程的教授还是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是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解和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生物、医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并加强学生对已学过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及融会贯通[9]。

图1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特点

2 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准[6]。由于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综合性强及无成熟课程教材参考等特点,相应的知识体系设置也应有别于传统课程。笔者以“专业课需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设置指导思想为基础[7],从化学生物学前沿研究进展出发,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结合当前药学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整合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化学生物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探索建立了“宽基础、多模块、重创新、强体验”的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体系。

2.1 教学内容

结合五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从化学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社会意义出发,引出课程的重要性,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围绕化学生物学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展开,将其分为药物作用靶标的化学生物学性质、药物发现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化学生物学技术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药物作用的化学生物学进展四大模块,并编写相关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讲义,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上述四个模块在48个教学学时里展开。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关键知识点见表1。

文章来源:《华西药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xyxzz.cn/qikandaodu/2021/0508/720.html



上一篇: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
下一篇: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西药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

华西药学杂志投稿 | 华西药学杂志编辑部| 华西药学杂志版面费 | 华西药学杂志论文发表 | 华西药学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华西药学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